close

#有一堂非導師的課,由孟樊老師來上

        題目是:詩。想像。後現代

裡面有些東西覺得蠻不賴的,有提到「散文與詩相異之處」:

1、詩重想像、抒情遣性(與),為主觀之文學;散文重常識,為敘事狀物,客觀的實用文學。
2、詩比散文更重視藝術的完整性--力求飽和。
3、詩重音樂性(即音節的排列、節奏的舒疾、音律的變化)和圖像性(即分意義上的意象和視覺上的文字排列);散文則未必。
4、詩之情境貴豐、寓言外之不盡意,它強調指一則三;散文貴精確、指一則一。
5、欣賞、評鑒詩,宜用情感去意會、感悟;但是欣賞散文宜憑理智去言喻、分析。
6、詩宜再三咀嚼,如米釀酒使人沈醉;閱散文則可順流而過,如米煮飯,可速食、飽足。
7、詩之形式精美,用字如彈丸脫手,一試中的;散文則揮 自如,有較多之從容;英國詩人兼批評家柯立基有言:詩即把最正確的文字置於最妥當之處;散文則是將最正確的文句擺入最合適之地。
8、詩因題材特殊,集中表現複雜意象的結果便?生晦澀之感。散文則較明朗易懂、文法自然囗語。
9、詩於技法上多用比興,重聯想、含蓄;散文則多用直敘,重本意、坦明。
10、為求詩句之均衡美,凡無附屬句的獨立句要分行,以為生煞尾句和跨行句的微妙變化,同時分段是為了交織韻腳,並控制長詩節奏;散文則多以好幾句相關文句綴成一段之言。
11、至於詩之句法,句子講究整齊;散文則長短開闔,錯落有致。
12、詩乃專任,心無旁騖;散文則須兼差,為公文、書信、報導、廣告等。

    以上:陳志銳<解綁,為詩與散文之間的掙扎--試論散文詩>


  開頭老師是從《誠品的副作用》與《繼續字戀》節錄某些段落作說明。而雖然老師的講課並沒有跟本班的主題作連結,但我想應該就是從廣告文案的角度切入,在構思跟寫散文或詩有類似的創意連結,後續強調有「意象」(image)與「想像」(imagination)二事,所運用的技巧諸如比喻與象徵,之中又分為明喻或是隱喻,以中文的`像'或`是'在描述上其實就會讓有人不同的感覺。

  在練習上可以用「從隨性聯想到定性聯想」,如出一個頭尾詞語,在之中請用關聯性詞語進行串街,譬如:頭是微笑,尾是玫瑰。進行連結:微笑->熱情->太陽->洋傘->情人->玫瑰。大致是這樣子的訓練。

  後面還有提到「後現代」的概念—巴斯(John Barth)力竭文學(literature of exhaustion),這是說明當代西方文學──尤其是小說──在形式和技巧上的實驗,已到了精疲力竭之地步。(時當現實與寫實主義走到盡頭)而後產生拼湊理論是夾雜著粗俗模仿(玩笑性質)的技巧。如以電影舉例可以說星爺電影某些片段會取自鉅作名場面。


  又提金庸裡的王語嫣,其出場的三部曲描繪實為維妙維肖,可貴之處在於個人的想像力會用生活經驗中最貼切的印象進行幻想,所以一方面解釋了為何金庸各部作品改編成電視劇總難服眾(認知差異,審美觀不同),另一方面則是點出個人創作的思考想像之重要。

補充資料:
講師
李欣頻的出版資料
八○年代台灣後現代文學
現代散文


#講題:廣告好好玩  //以下都是導師的課

(這是最複雜的筆記部份)想到的東西很多,能記得東西有限,能講的就盡量描述,不過沒辦法很有條理就是了。

廣告關係到以下學科:
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傳播學、心理學、行銷學、經濟學

恩~非常廣!

廣告在日常生活中即是社會關係,是有角色扮演的世界,有性別或是階級等屬性(特別族群)延伸出投射現象,接著也有矛盾行銷、品牌行銷(logo仿冒)、口碑行銷(講話中替別人廣告)與置入性行銷(戲劇中出現特別品牌產品)等偶像行銷 // 明星粉絲效應 <-社會學習,模仿行為

所謂的明星定位都有鎖定不同的族群,ex 周傑倫是國高中生的男孩 (孩子滷蛋說話 噗噗~)模仿奇怪的服裝造型,且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把時間花在無聊的事情上(ex 霍元甲歌詞出現幾個`霍')

依林從鄰家少女(比較一般) -> 少男殺手(清楚有力)
還有超級女聲,塑造一種二級城市的想法希望(無名氏萬歲)
並且會支持同一個團體出身(ex 同一個班級學生/城市市民) //還可以配合簡訊行銷

在政治活動裡,也有特別的競選語言,在鄉下演講,結語斷句為「好不好」讓觀眾回應「喝~~」
在都市則是用條列式的選項,雖然xx很好,可是yy怎樣之類的說詞。

   //紅杉軍例子則為顏色行銷

卡通行銷 // hello kitty 手法,先從市場調查收集消費者習慣 -> 定價策略
便利商店之連鎖店,無忠誠度特性(不會特地到某一間買)
配合特別活動,加強動機誘因。指定行銷 ->促銷
並且可以達到人際關係的交流(敦親睦鄰,連學校也有交換風)

買東西如果不加以考慮就會選定,屬於無意識,換言之  //無理頭 ->無意識
如果買東西前會讓人思考,則廣告要先從有意識下手

天天都便宜,發誓最便宜~等手法


復仇式行銷(或說是怨念式行銷)
ex 小時候家境比較差,買不起某卡通的週邊,在長大有經濟能力後會有大量消費的狀況是一種彌補自己心靈缺塊的想法(這個真的有親身體悟)
儀式-> (季節性)節日

ex 宜蘭童玩節 and 其他縣市為了推銷觀光而想出來的 .. ex 彰化花博 屏東黑鮪魚季等
一年一度(一種生肖)的表演,紙風車 <- 這個我之前也不小得是什麼活動,只看到報導看
到家長熱烈迴響..也覺得很好奇,老師同樣在好奇的情況下去看表演,點出了裡面的成功關鍵
// tmp 小孩子的冷靜極限 30min 所以要來一個 key cut 場面

加上互動式行銷(而且主人翁是小孩子XD)
除了小孩子會幫主角打壞蛋外,還會`要脅'父母再帶他來 XDrz

迪士尼手法,小孩子好騙 (水果奶奶其實不是奶奶 lol)
//恩這個我也有深刻的體驗,雖然現在對米老鼠沒啥特別的感覺,但是小時候去遊樂花園
真的超喜歡的>w<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道理,會帶小朋友跟卡通人物一起拍照

建立在互動性很強的行銷上,基本上是不太需要花廣告費的

以前金莎賣得很差,台灣人也不喜歡吃甜食也怕胖,但是公司重新加他包裝為情人節禮物就變得很不錯,金莎送給你!有人不要嗎?(而且還有甜蜜的味道,從心理的)

克寧奶粉,從可以當作送病人的禮物重新包裝成為化解(老)夫妻感情的橋樑//請回想廣告

台灣人喜歡排隊,特愛限量品(蛋塔事件,百貨公司福袋)
某種程度上稱為資訊焦慮症,沒有什麼會覺得不安心..   <- ㄟ我也有一些

過去台灣的風格 ex貓在鋼琴上跌倒了 在中國則是 哇哈哈 爽歪歪 等俗又有力的產品

在傳播面可以說是一種意見領袖 ->從眾現象/涵化理論
大家都往上看,你也會跟著往上看,如果你不知道某件事情,會覺得自己好像很怪!?不安
黃綠紅事件,星光幫話題等案例

二級傳播 ->子彈理論
對每個消費者效果可能不太一樣 //另一面是 你去我才要去的效益

在心理學面可以說是延伸自內心說服的研究
從行銷學面,可以說他滿足了需求與欲求之滿足交換
  4P: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4C consumer cost 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

什麼是行銷?廣告的 AIDA: 1.注意 2.興趣 3.慾望 4.行動
目的就是把消費者的錢放到公司的口袋
欲求部份反應到族群目標不同,如麵類有的是讓你吃到飽,另外則是有一杯的(友情系列)
有公司會發展同一個原料產品產出不同線路,訴求為不同階級人物適用 (白領/學生orothers)
ex 85度c vs 星巴克
特別的通路有特別的語言

  在經濟學角度可以說他是經濟活動的一環,是獲得市場的手段,創造供需跟營利行為
廣告同時具有催眠效果
ex 口香糖

廣告賣什麼?
口渴買水 ->產品
starbucks(往咖啡館的路上) -> 價值
全家就是你家 ->通路
發誓最便宜 ->廣告促銷

廣告五大要角:
廣告主,廣告代理商,媒體,自由工作者,目標消費者

宗教是一種1對1的行銷 (我覺得也可以看《圈套》裡面的神棍的招納信眾手法)
人因為空虛或是有願望繼而祈求於神祇
後續有還願行為

懂得運匠的話 ->檳榔西施 (老師講的蠻好笑的XD)
來包檳榔加一組 A是保力達b+伯朗B是維士比+黑松
飲料特色除了提神還有就是`一開罐',查理王的心包裝是成立特別研究小組
才成功打進去這市場(檳榔攤是唯一比 7-11 多的據點)
好的廣告是可以深植人心,影片中甚至不需要言語
有錢的可以播很長,但是很少次

講題: 創意達人

高科技用語: DHA,奈米
轉為消費者聽的懂得用途/概念
多添加對於產品有加分效果

宗教行銷
目標對象:馬祖繞境時前來進香的信眾
通路:全台信眾
策略聯盟:黃金協會 //推出系列產品可以達到行銷跟實際運用
還有走年輕化路線策略(媳婦走服裝秀)

類化反應也是常用手法

研究報告指出,狗看到肉會流口水,給狗看肉+燈也會流口水,之後狗只要看到燈就會流
口水
因此,許多明星代言產品就是這個道理。
運用再宗教這邊就是說明某流氓立委是這麼選上的,畢竟跟媽祖一起出現嘛,或許會覺得他不是那麼壞...(大悟)
台灣社會環境的改變,務農的人減少,農藥或是民生物資轉為高科技產品
包括台農台鹽台塑等,那些賣菜瓜布,農藥送信的都可以賣起面膜來
但是需要轉型(賣農藥的改賣面膜有人會買嗎 xd?) 所以必要先改名字~~

而南六成功打入台灣的傳統市場,利用「郵局」當行銷通路! ->silksoft
後續再分另一條路,農會跟菜市場(郵局抗議: 形象不同怎麼能賣同樣的產品呢!!?)
所以這邊換包裝改叫妮塔莉亞(發音還很像...) <- 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採用郵局包含幾個策略:人際關係,團購好(覺得便宜)。
創意就是解決問題。
創意是趨勢先發(因為只有你了解消費者心態)

流行 -> 趨勢
    |        |
現象 -> 結構
 ↓        ↓
 描述    預測/解析

經典: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好用的觸碰式螢幕 (大多手機設計不良)

ex 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好男人
但是很少用男人會趴下去拖地,所以LG家電主打吸塵器(站著就可以用)
女性主義 ->獨立 //高齡少子,怕胖怕死!此為八字箴言
延伸出產品:獨特包裝專為女性,`油切'綠茶,味全貝納頌...

勤儉才是美德
五年級熟女愛用面膜 (兩面都用)
洗髮精沐浴乳只壓一次?
多芬手法,瓶子較胖較顯眼 and 偷改每次壓出來的量(這招真是經典 xdrz)
會比較快用完 // 不過我想還是要考慮個人使用習慣,像我如果壓一次太多我會壓比較小力
有銀子的族群才叫銀髮族(沒有的叫做灰髮族)
商機在於 GOGO族 SLOW go族跟 NO GO族 // 對齁!是個重點 推出特別的飯店服務養老
舉古典玫瑰為例,過往式文科適合聚餐的地方(很安靜,不講話)
另類轉行為中年夫妻互動較少,剛好是個適合的吃飯地方(快快吃完早點回家XD)

頂客族,一人一戶/個人主義(不婚不生) or分偶家庭型態
事務分擔 ->心情變好

學會列表格,每一個產品出來 <-row
接著列年齡層欄位 <- column
交叉比對想出對應的產品 //以原子舉例作創意思考

台灣當代還有的現象:
上流美,如花,孔慶祥掀起的`笨蛋化'潮流,當迷有以下實例
人生以殺時間為目的 (星爺電影一看再看?)
以認真的態度分析超無聊的事// 剛講的「霍」幾個字 and bbs上有很多魔人
無名氏萬歲..等

無理頭理論.. 康熙來了在 小s生孩子之前收視率比較高(問來賓的問題比較奇怪..)?

存在於台灣女人的矛盾現象(買菜斤斤計較,但是提著名牌包包)
實際坦率,浪放拜金,崇拜g乳 // 好像是10
夢幻可愛,迷 kitty,說話天真好像退化成小孩 //林稚齡 囧y
這邊同樣是對應到「投射理論」,會把某些想法/價值觀投射到他人或是自己身上

大學生吃泡麵,但是會去買新手機/CD/遊戲
中年男子西裝永遠是那幾套,但是高爾夫球具是頂級的。

破壞式創新 ->Wii
回歸操作原點的思考

混搭有理
1. 行銷企劃思考(畫表格)
目標對象=>商品(觀念或訊息)=>工具(廣告公關活動)
2.競爭思考三部曲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行成策略
 補充現今是一個跨領域的競爭,並不是跟你作同樣產品的人才是你的對手
 EX 加油站變成面紙競爭!! 早餐店的對手變成 7-11!
 又以龜兔賽跑的寓言作例子,其實該超越的人是自己
 也或許有作合作的聯盟策略

 成功例子: 明華園把不看戲的人拉進來。and 上述的紙風車討好父母與小孩。

3.定位三元素
對象 vs 特殊元素 vs 消費者需求,兩兩間都有關系
補充名言: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  //good! 偉大的理論由此而生
and planed is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ing!

#講題:創意混搭四課

人生多滋味,如何去體會 <- 心理學
前者很簡單,就是多看電視多逛夜市,後面就是有系統的整理這些知識,善用學問工具

問題:為什麼接吻要閉上眼睛?
文學家:愛情是盲目的,閉上眼睛的世界是詩情畫意的
哲學家:張開眼睛接吻,就好像閉上眼睛看電影一樣不可思議
心理學家:人是害羞的動物
生理學家:接吻牽動臉部的數十條神經,連帶地使眼睛不自主地閉上(心理學有偏生理派)
化學家:唾液含有幾百種蛋白質酵素,透過酵素的交換,會使人產生迷離的幻象,導致眼皮下垂
行政學家:在計畫、執行、考核的行政三聯制下,接吻這個政策,其執行階段通常是黑箱作業(外力不可抗拒)
社會學家:想一想下一步步驟該怎麼做 (心機)
經濟學家:在愛情的供需法則下,常常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弄著,所以黑市(視)的價位通常比較好
統計學家:在 95%的信心水準下,接吻次數在1067次,其閉眼誤差不超過正負3%(達信心水準,可信)
訓詁學家:當初倉頡造字時,本來是(目物),是不要用眼睛,非禮勿視,但是經以訛傳訛之後,就成了「吻」字。

以上,什麼樣的想法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思考模式是蠻接近那類人的。


政治經濟學,ex 統一企業很難打入中國市場(名字本身的矛盾)
所以一個很成功的文宣是 china 裡面 i的那一點把他畫成台灣形狀的台灣
說少了這一點就不是完整得中國了(科科還真是拍馬屁..)
consumer inside/consumer insigth(洞察)
    春天要吶喊、夏天有童玩、秋天可以泡湯、冬天能祈福(天燈)
    還有鹽水蜂炮等... 說明感受顛沛流離

    婦女: 縮一節食也有拿過 LV。男人: 這輩子希望開過一次雙B車~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對應到四個心理學派

               高度關心
                       |
       認知心理|精神分析
理性-----------------------感性
       行為主義|人本主義(樂活)
                       |
               低度關心

理性或是感性消費會影響到購買時間,購買前後的心理歷程與其決策

第一象限:充滿情報型消費者。
          L-F-D
          廣告訊息:回憶 Recall
          廣告策略:USP
          廣告類型:房地產、汽車

第二象限:情感型消費者
          F-L-D
          廣告訊息:形象塑造
          廣告策略:品牌形象
          廣告類型:化妝品、珠寶

第三象限:習慣性衝動購買
          D-L-F
          廣告訊息:回想
          廣告策略:定位
          廣告類型:家庭用品

第四象限:自我滿足型消費者
          D-F-L
          廣告訊息:感覺
          廣告策略:訴求
          廣告類型:零食、流行產品

精神分析學派
    本能論
    冰山理論
    防衛機制

本能論
    生的本能(情色廣告、偷窺..)
    死的本能(攻擊.. 恐怖)

防衛機制
    合理化作用  ->就是理由
    投射作用   ->好像我
    仿同作用   ->明星
    昇華作用   ->父母送小孩補習
    補償作用   ->過去的家境較差.. 現在能給
購買行為
    工具型消費:功能上
    情緒型消費
    療傷型消費:吵架
    抒壓消費:考完
    自我實現型消費:有能力..

行為主義學派
    古典制約學習  <= 狗 vs 肉、燈實驗。
    工具型制約學習

古典制約學習理論
    ex
    狗狗與面紙廣告.. 溫馨與品牌感
    美女與蘋果報..

    其學習法則為
    刺激類化:很像
    區辨刺激:獨特
    刺激重複:增強印象

工具型制約學習
    老鼠偶爾發現掉食物規則
    練習率、效果率,回報物(想要的)

    其中增強又有
        正性增強、負性增強。促銷活動之目標與促銷活動的設計(評估贈品)

事件型消磨是:廟會行銷

次數安排
    固定比率強化:按件計酬、集x個就送 (動機變強)
    不固定比率:抓娃娃、發票對獎 (期待感)
(且男女有別,需要做市場調查看適當數字)

認知心理學派

訊息 -> 感覺器官 -> 製碼 => 記憶or遺忘 -> 解法 -> 行為

訊息溝通策略:  知  感  意  是兩兩相關的
(以選舉為例,切入點是不同的,已充足的條件則不必加強)


sample: 麥當勞 vs 肯德雞

麥當勞東西不好吃(?)
能帶給人的只有歡樂~~

哪個好?在大陸是肯德雞比較多,為什麼?
因為爺爺比叔叔大( joke XD~)

是說在大陸賣得食品有在地化改良過.. so
而所以肯德雞的總部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在台灣都打不贏麥當勞~~
因此派了大中華的經理過去,經理在調查與研究後,發現了台灣人的一些習慣特性~

首先推出的第一個策略是尊敬消費者心態,當消費者選到熱門推銷產品時
店員會接著說:您真內行!(並附加敬禮手勢)
此時消費者通常會有一種驕傲感 (XD.. 原來這句話是這麼來的)

接著第二個策略則是... 最近節目仍會看到拿來運用的
媽媽買給小明吃炸雞,結果小孩子跌坐在地上說:這不是肯德雞
.....
試想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旁邊的大人是不是很囧..
又~這些話一出來又無形中幫他們宣傳了~噗噗

以上運用到很多社會現象、心理學等。

訊息溝通策略
    認知不平衡
    單面或是雙面訊息的設計 (政治宣言)

    置入性行銷(鮮奶廣告。張艾嘉 -> 喝林鳳)

置入的理論基礎
    認知心理 闇(3)下知覺
    行為主義 古典制約
    行為主義 社會學習
    精神分析 轉換概念

通常消費者處於 認知心理上的有意識購買 較少,所以設計時要多想想

ex 冠軍球隊,球衣全身上下都可以賣廣告

廣告也要能唱
    斯斯、香港腳、綠油精、pinky...
尤其讓小孩子唱(無形中幫忙宣傳),不用看也就印象深刻

人本主義 -> 樂活主義
    冥想、瑜伽、健康食品與環保購物袋

樂活還包括
    行動樂活 積極參與環保活動
    觀念樂活 接受觀念但不會上街頭遊行
    隨波樂活 跟著喊口號
    傳統樂活 以低價考量
    只要過活族 不關心環保,只要可以過活

概念是
總體的分析觀探討人存在的現象世界個人主義的經驗盒感受行為過程中
人的因素影響最大,強調自我!(哲學氣息~此時我活在當下)

提到馬斯絡 (Abraham Maslow) 人生需求層次三角形示意圖

活在當下
    吃得飽 基本需求
    減肥 仿同與關懷
    瘦身 自我實現與昇華

分清楚市場定位與目標... (市場區隔下不一定會有競爭)

心靈式的享樂主義
    從後現代的消費觀點
    消費本身不是真的要去選擇、購買和使用商品
    藉由對商品的意象得到想像的樂趣 (紅茶例子)
    尋求想像性的愉悅
    滿足現實中無法遭遇的經驗 (自我感受經驗)

最後名言:愛與工作
是能讓生命感到快樂的東西—佛洛伊德

作業,想想市面上的廣告是 (1心理學派 or (2行為主義 的廣告
1:精神上~有催眠效果
2.互動式活動上的行為,給利進一步反應

導師介紹

-
以上,不一定代表老師們原本完整的意思,僅以自我筆記作為聆聽過的痕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思卡 的頭像
    阿思卡

    阿思卡書香小棧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