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公企中心有個演講:土溝不土!整個農村都是美術館
原本我對於農村變成美術館的點子感到很有興趣,而到了現場,
才知曉土溝村原來是地名呀!不過這個地方確實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很典型的鄉下農村貌。
不過個人覺得他不只是一個位於鄉村的戶外美術館,聽過講師黃鼎堯的介紹(同時也是整個計畫的發起人)後,
感受到作品背後有更多故事與意涵,可以看看文末附上幾篇遊記跟報導。
-以下筆記分享
十年醞釀,六個階段營造:
- 土溝水牛精神
- 優雅農夫
- 藝術家變居民、居民變藝術家
- 青春解放農村
- 耕耘藝術
- 土溝農村美術館
以前土溝被白河的名氣蓋過去,連"後壁"都不一定是一個好的介紹自己來自何方的名稱。所以思考各種可能性去推廣自身。朋友問你來自哪邊,偶說後壁(台)... 阿後邊是哪邊? XD
畫了一張圖,以土溝為世界中心的概念,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自我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也是很棒的觀點
是說並不是真的要那頭水牛過得多好,實際上下田的農夫本身都是水牛的象徵,既然我們想讓這頭牛過得更好,住得更好,那不妨讓自己過得更好呢?而在蓋牛厝的過程,任務本身也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角色。
初期公共空間的理念,先用實驗性質,加上過程的哈拉(表演給鄉親看 XD),成品也得以體驗,讓其他鄉親也願意把自己家的一部分挪出來設計,更重要的是由鄉親自己參與設計。
這群學子花了很多時間陪伴阿伯阿母,聆聽他們對於生活的想法,在由年輕的藝術創作者去發想設計,彼此溝通一步一步實現。例子之一,幫做躺椅,設計除了符合人體工學外,阿嬤還說眼睛張開要剛好看到關子嶺……這!不能小看農夫阿,這才是享受生活啊!
另一個例子,好不容易說服阿嬤同意把家前廣場讓出來設計,但有個水泥區塊很猶豫,想說孩子回鄉時停車用,最後折衷一個範圍,結論是雖然停車空間變小了,但是孩子回來的頻率卻大大增加了,因為環境變有趣了,哈!
不過其實在徵詢同意過過程可沒這麼簡單,就算長輩都同意了,沒遇過這種事情的遊子也是猜疑參半,所以前後也是花了不少功夫呢。
而除了年輕人做的設計與實作,下個階段到了鼓勵住民自身創作,一開始也是問了好幾位終於有阿伯願意,某種程度上沒念書的、沒學過藝術的可能會比較保守,另一個角度則是會認為這個吃飽太閒(我阿嬤一定也會這麼認為XD) 沒想到居然當有人願意雕刻後,其他人卻七嘴八舌給建議,所謂人家在吃面你在喊燒!XD
阿總之推廣之後不得了,很多有原創或是渾然天成的作品呢,其中一位阿嬤的油畫被人家讚賞,原本被孩子賣給遊客,後來又被追討回去;還有孩子偷偷把畫作拿去印月曆,想說當驚喜,結果阿嬤發現後這麼說:糟了糟了我的畫被人家copy了! (XD,真是太有畫面了)
阿嬤第一個油畫作品,大家猜猜看左邊是啥,真是充滿戲劇性的繪圖過程
聽說有外國訪客想在這邊拍婚紗,於是在這邊就搭建簡單的布幕,請街訪鄉親"今年"還沒結婚的出來拍婚紗 XD
阿真是太可愛了各種家庭照 (當年古早婚禮因為雙方第一次見面,所以珍貴的照片都不會笑捏)
接著有導入友善耕作的理念,在眾多種稻專家面前當然也是會被當作是傻子囉,被戲稱那塊實驗田地是三萬!
蝦密,一小塊田地怎麼會有三萬?原來是三慢的台語(長得慢、除草慢等等XD)
不過腦筋一轉,改舉辦勞動趴、XX體驗青年營,結合下田體驗深蹲(其實是除草),解決一些人力還有經費問題,真是一兼二顧呀!不過我想在占便宜的表面其實本質有更多讓人成長與收穫的內涵,這也是活動可以辦得成功之處。而且之後還有結合音樂季主題,真是讓人嚮往呢!
其後幫忙年輕人返鄉開店創業的部份業也幫不少,我想這對於有觀光客去拜訪,特色店家變多,對於本地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而在幫宣傳小農的產品部份,更有抓住台灣人的眼光經驗,請在宣傳照上加上正妹,你的好(番茄好吃,顧客很快就黏住了XD)很快就會被看見,哈這也是很符合台灣的特色現象,行銷要好好利用。而在美術館入場費的部份也轉化為買米,沒錯這個就是門票,裡面還有附地圖唷,這樣你才知道作品在哪(笑)。
我喜歡講者這個犀利的標語:「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房舍為展場,稻田為畫布,農民是藝術家,農產品是藝術品。」
綜觀看之,思索藝術如何幫沒落的農村再造商機,拉攏人氣,鼓勵學子返鄉等,串聯起城鄉的平衡發展,在資源比較小的鄉下也提升許多藝文資源,整體都是很棒的文化再造進行式。而土溝案例不一定適合其他鄉鎮,不過至少他是一個很棒的示範,我想可以激盪更多有創意的年輕學子如何加值自己的生長環境。
後記:
聽完演講,我也想到自己的故鄉-秀水,以往向他人介紹,我都會說他的名字怎麼來,挺有趣的,仔細 google 的話其實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以前排水溝太臭,所以就臭水,另一個則是山明水秀之意,所以稱秀水。
(參考 [論文] 清領時期彰化秀水地區的開發 第 11 頁,53, 54等)
也想起小時候鮮少的幾個務農經驗,幫搬磚頭打雜等,現在想起還是很新鮮。說到回鄉創業,我還是很喜歡台灣真善美介紹的許多案例,不過別人往往是有一些家庭的傳承事業,或是原本有什麼資源,可以藉此發揮,如果在一個沒什麼特色的地方該怎麼跨出第一步,真是比預期中難的樣子,阿可能等老的時候在發想吧。
然後地名其實背後有著許多故事,下面這段也是從文章節錄出來的,哈想到身邊叫那麼久的區域,原來在古早名都是有意義的。
閱讀上文時,也想到自我姓氏族譜,有個站台可以查詢。(還要向大伯確認一下祖先@@+)
多認識自己,才能向他人介紹我與我的土地。
延伸閱讀:
預告下個演講: 9/3 回家幹活!七年級生的農漁復興大業
[報導] TO GO土溝 玩味稻田裡的美術館
[報導] 台南後壁 土溝社區 玩味藝術農村
[報導] 勞工季刊介紹
[遊記] 藝術季 by gugugu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