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鍾文音◎漫步當代散文的歧路花園

  開頭先用「散文就像是盆栽,小說則是花園」來比喻述說寫作上的廣度。大概是素材跟手法呈現的限制吧!(忘記明確的結論了)

老師說從淡水過來,本以為颱風影響會取消了阿,聽到風雨無阻還是趕過來了。在高速公路上移動時,是有過類似的印象—除夕夜,是的因為這時候幾乎沒有車,率先用此舉例說寫作時可以善用情境對比,一樣的是什麼不同的又是什麼。(又如童年vs現在)

  老師說他也蠻喜歡看大風大雨,只是前提為無傷害性的自然現象。望著窗外遙想似乎可以聯想到許多景像,層疊開窗的意象...(說到這其實我也是如此,小時候的我就很喜歡`看火',我知道玩火很危險,所以我喜歡看火,在鄉下時常見到燃燒枯枝樹葉。另外則是也喜歡看閃電,當然我也知道閃電很危險,不過在天候允許下我喜歡在戶外看閃電..總覺得光爪令人眼睛一亮)。

  提到寫到關於傷害性的內容時,則習慣用小說的方式呈現,筆者會比當事者角度遙遠,是一種較安全的方法。

  再分析小說與散文的分野,散文格局較小,常見親屬朋友體材,沒鋪陳好唯使讀者不痛不養,小說則可辦到揭開癥結/傷口、治療傷口,再包紮/掩蓋傷口(或是指寫手自己?)。因其格局較小難度相對較高,有時說謊是為了表達出真實,試著走過歧路花園(不同道路/方向)則能讓花兒朵朵開。舉例由生活中一個真實的點,延伸至大膽想像,建立一個有劇情張力的核心。

    ex 出遊巴黎時掉了包包,如為散文用著平鋪直敘難見波濤。(報警,接著度過危機..)倘若是小說,則可以用小說方式書寫著路上瞥見不少妓女,如為了讓自己的旅途更為順利,是否該出賣自我?在此繁華的都市加上內心的掙扎會更有看頭。

  而書寫常見的模糊地帶不只於小說與散文,常見書信體與鮮少人提及的日記,同樣會讓人感到詭弔。有人會用過去的情書去編織一本書,有人用十年甚至一生來紀錄個人感情史(所以平時多累積自我的素材/碎片,需要時就可以拿出來拼湊/重組。至少個人日誌也是一種讓當事者檢視過去人生的手段)。

    ex 用 love and hate 總共八個字母開頭,去塑造八位情人,真實的部份從過去的旁人提煉,其他則是補為虛擬個性,戲劇化的寫法為其每人為享用自我身體的一部分,比如眼睛,L她總是抓住我的眼神,譬如H她則是佔用我的腳,我為他等待了一生。藉由故事操作,可以擴充為不同的風格,所謂的「操作」指寫手知曉自己在進行創作這檔事。人往往有青澀的過去,卻沒能把持住當下的心情(回應上述累積多年再出版的策略),因
為當下的自己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這個我很能了解)。如為某當事者被公開的日記,因為沒人會在給自己看的內容裡美化自己,在赤裸中更能看到真實的人性/自我。

  小結,當寫作在今日已成顯學,要避免成為流水帳的郵寄或是內容匱乏的日誌,需要多加入一些`獵奇'的因子(有點忘了,應該跟上面的舉例同理)。而且不用全部都寫,只要由「一點」去擴充想像,包括從有趣的事件延伸,帶著跟讀者互動的角度去演化劇情...再加上只存在於個人的特色,就有機會成為佳作了!(大概就是這般)

其他後記:
1.人會因為眷戀某人,而無法自由自在的環遊四海(可能是雙親,也可能是另一半)。

2.在於台語創作文學方面,老師也有許多覺得尚待解決的議題,語言生文字再到創作往往有一段路需要走,而台語在現階段還有許多困難。如翻中是該顧音還是及意好?又同一物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發音,這部份同樣困難。(姆嗯嗯..)

3.台灣的文學受到寫作類別的標籤限制,在外國小說散文的區別沒這麼明顯(應該是這樣說吧),但老師認為在創作上可以藉由`腔調'的轉換,去呈現更好的作品(由`我'寫,但是加上側寫.. 有點忘了)

4.所謂的挖掘記憶,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一方面是提及某些作家會辦隨著精神異常/躁鬱症。另一方面我還有想到... 挖掘週邊朋友其實也是一種隱私的公開)


                                                      簡媜◎在散文裡雕刻時光

寫作三個面向:
    1.書寫者(我):又分現實的我與創作者我
    2.材料:怎麼面對,貼切表現
    3.文學手法
      i)主旨:思想核心、書寫目的(文學比賽時的入選的關鍵)
     ii)文字功夫
    iii)結構與佈局

特別體驗:是純粹閱讀/欣賞還是當事者想在書中求得自己內心的和解?(作者亦然)常常會在閱讀經驗裡,找到過去的自我的救贖。

    這裡有相關體驗的讀者,必定覺得感同深受..

人的特性,有時候就因為人生中的某種(重大)事件,許多感覺/記憶,會一直留在某個年紀。
    ex 缺乏母愛的孩子,長大之後常常在想生活中的某個意象,如果母親還在的話會怎麼跟他說,又會給予什麼協助呢?

小結:緬懷的人只是消失,其實未從遠離..(是一種心的感覺)

後記:
事後看到一些學員的心得,述說獲得什麼心得,我覺得蠻有意思的感觸
http://blog.yam.com/nothing1989/article/11413032
    無從想像她內裡之豐腴,歲月沖積出一片濕潤的沼澤任她吞吐,字句若旁人說來恐怕需修飾得相當折騰,而她隨口拾掇的辭彙溫吞柔媚,像首綿延的詩,附著著母愛。


講課中也提到許多讀者的來信感謝。文章「地衣」的影響,請參考
http://blog.yam.com/BlogIndex.php?BLOG_ID=hlhschinese&CATEGORY_ID=750682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其中「媽媽送你九樣禮」格外感動
http://class.kids.yam.com/hogwarts/tpco/tpco49/ikuo2006/Forum_view@Library?articleId=1167981


毋庸置疑的是,老師在文字的影響力上是超乎想像的..

                                      王浩威◎在理智的邊緣──文學與精神分析

創作者需要克服的課題。常見心理障礙或是躁鬱症..

   ╭╮    ╭╮
  ╱  ╲  ╱  ╲          <-請把他想成 sinθ函數波形(有空再重畫)
         ╰╯
  此圖代表一個人的心境心情的起伏,正常人在生活中是有規律的週期起伏,而塗成黃色正式代表適合寫作的時段,亦即位於頂峰與最低潮是不適合寫作的,至於有一點快樂或是有一點失落,則是適當的。

  極端的精神狀態可以對應到佳作,因為人在經過極端的經歷,會引發創作泉源,但不建議把自己稿得很遭的想法,(暗黑手法吧.. 我之前想到是「為文造情」說法)也就是別依賴人生低潮,來引發創作。

而要脫離前人作品的影響,可以從下列方向來挑戰:
1. 生命經驗 2. 個人情緒 3. 家庭史
認為很多創作都是一種生命治療(寫作、繪畫、肢體舞蹈)
joke 小結:越有才華的人越不適合當家人 (xD.. 有股淡淡的哀傷)

                                                        王壽來◎散文美學舉隅

  老師的授課方式為列舉許多有名作家的文章,採取段落解說,也算是蠻清楚明瞭的。

  「主觀的美」的議題,美的屬性在無天性美,亦即美不在對象,而存於個人主觀裡,唯
心主義觀點。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笛卡兒
    所謂美和愉快都不過是判斷和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
    //真有意思的見解

    休謨 (D. Hume)
    美並不是事物本身裡的一種屬性,它只存在於觀照事物者的心靈裡。

    from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

要寫好一篇散文
    不僅須有好的立意、好的修辭、巧妙的構思、完美的意境
    美在語言、美在形式與結構、美在意境、美在哲思
    而且應該在聲音節奏上下功夫,使其具有音樂美

散文在音樂表現上追求
    吟誦性、節奏感、表現力

其他段落舉例還有
    張愛玲:自己的文章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
    何其芳:歡樂
        用了15個提問,利用感官推進想像
    阿超:聖湖羊卓雍措
    陳蔚文:一個37度和一個零度的女人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用了很多「一種」手法
    史鐵生:我與地壇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運用疊字。雨可嗅、淒涼心境有內外的寫照,輕輕重重輕輕的雨滴。是疊字外又有新意。(模仿創意則不適合照本宣科)。最後並有意象的營造,並且透露出時間的流逝

    作者嘗言:「詩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評論和翻譯則是外遇。」

    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
    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運用排比法,用結構相似的句法來表達的一種修辭技巧。

    季羨林:清塘荷韻
    王小妮:中原,在我經過的時候黃了
    和谷:客湖札記
    余光中:丹佛城——新西域的陽關
    冉亮:愛是永不止息


                                                      陳大為◎閱讀苦難的距離

  老師是馬來西亞人,講話有跟香港人一樣的口音(跟之前比賽認識的朋友一樣@@!所以印象深刻)。
提到當年中國大陸的苦難,而有跑書的故事,指出知識匱乏中的書本珍貴。在此也討論到冷敘與聆聽位置的差別。(作者不在現場->冰冷)許多書寫也得考慮到國情、宗教、文化,在預設讀者背景下得評估能懂多少

  社會現實的揭穿與表現,參考王祥夫一種強烈的思想批判立場的存在對人性詼諧的描寫,莫言喜歡用誇示手法(天生樂觀使然)

  死亡過於接近不一定能表達情感的流動,保持距離可以寫得比較從容、有結構。(抓重點)書寫上有時候為了呈現當下的情感,則會寫「我看到」,但事實上則是當事者事後才會知曉的。 ->發現真相與造假的拿捏 (文學角度 vs 生命紀錄)
數字戲法: 58+40+10=108 //是說書寫中出現常見的數字,會讓人有造假的刻板印象

現今流行醫療散文,病人心得珍貴在於分享醫療經歷
小結:書寫目的決定全文風貌。

後記:似乎這堂課較抽象,得依照個人經驗去詮釋了

                        向鴻全◎鑲嵌或補綴──從科普寫作談知識在散文裡的位置

  是說現階段在寫張曉風式的散文,感覺會有點遜掉了。
老師建議可以從寫實開始練,推薦將知識與情感做一個適當的混和。

  提及西方的`essay'論說散文之意,經典馬克思的作品,到不需要像論文般需要寫得如此嚴謹的「註釋」與「引用」,文體本身就已經寫的非常好了。(這此提供一種寫作思考)

是說如果以得獎為目標來書寫,會有較多限制,建議在年輕多發揮想像力來創作。接著推薦幾本書(大多西文),是科普寫作風格

知識大融通 http://scc.bookzone.com.tw/sccc/article.asp?ser=109
心智與自然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6119


其他延伸閱讀:
時間旅行與老爸喬的煙斗 //相對論
愛因斯坦之夢
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盲眼鐘錶匠
汀克溪畔的朝聖者
感官之旅
萬物簡史 http://www.wretch.cc/blog/booksee&article_id=2867117
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0230



  重點在於,科學家要寫出有文學價值的作品不簡單,而文學家通常也不理解科學內涵,因此,有跨領域能力者,可以把深奧的科學理論轉換為平易近人的描述,其價值相對提昇(運用適當的譬喻更顯得微妙),也就是把知識鑲嵌在散文裡的真諦。

    ex 相對論用於步行情境。真實只存在於當下,過去成為另一種不同的記憶。虛數實數賦予的人文意義

小結:文學也是一種特地的知識形式。

後記:
書寫是與死者協商。
透過抒發產生寓意。
閱讀科普書籍中遇到專有名詞,可以讓自己去進一步查閱,了解程度是一回事,重點是「過程」的學習與啟發。
如果問說先建議讀什麼,請往「以後不會再有機會接觸、不會再碰」的書先去讀

                                              陳柔縉◎我的寫作歷史與歷史寫作

一開始老師講自己的書寫歷程,似乎有不少戲劇性的轉機(偏感性機遇?)。

書寫作品可以改不同人改,看到不同的面向/評價。
當書寫類別文字量變多,需要自我調適進而克服。

如何破題?描寫常見手法像是拍電影的取焦點鏡頭(拉近放大),一般平鋪直敘較為乏味,選擇故事體裁則較引人入勝。平時多累積個人筆記素材,逢人就問過去記憶(歷史拼湊)撰寫時再挑選碎片構成主軸

以平民晉升歌手之路,來比喻寫作是:
人->喜歡唱歌/寫作->歌手/寫手(有自己風格)->名人/明星(有個人魅力)->大師/巨星(一出手就有格局,是個永恆價值的追求)

所以筆者目標放在哪,需要有對應的思緒。

小結:描寫人事物還是以簡單為原則,關鍵不流俗...(有點忘了)

#導師課

  老師一開始切入寫作,是講「找一個適當的方式/格式,來讓自己能完全發揮寫作功力」,舉例是提到可有一個隨手的筆記本能紀錄生活小週邊的靈光一現,仍是比較推崇傳統的紙筆寫作(還有書法呀~老師真厲害),而在數位寫作上,則可以把word格式改成很像是稿子的感覺(空兩格)。這些細節大概就是
見仁見智吧,重點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氣氛!

後來我自己也想想,其實不只是寫字的人有特別的習慣,以寫程式為例,其實也有不少人一定要在習慣的IDE/編程工具上,才能寫的順手。

  其中書寫的小建議還包括,寫作休憩建議斷在書寫高潮,下次才不會有動筆的困難。

在許多堂導師課裡,讓人感覺到老師同時也是走在潮流的前端,部落格也經營的相當用心,內容也很豐富!裡面有許多音樂的欣賞心得(黑膠唱片),有空閒一定要好好拜讀呀。

  其中叫我架個部落格給大家用,當下真是有點呆掉 XD..(瞬間回神)。不過經營的好相信是一個很好的知識交流平台!

  後續導師時間,老師也從部落格舉了不少文章,其中有時提到寫作理念,有時點出書寫技巧,或是抒發一些歷史考古的理念,老師因為當初擔任台灣史的編輯,伴隨著一些社會的爭議,我只能說現代讀書人都該學著批判性閱讀,不能一味跟隨媒體或是片面社論起舞,這都只是讓有心操作者得逞。

其中有談到,紀錄一下
 
躺著的台灣事件
http://www.wretch.cc/blog/mocear&article_id=1750337 (我隨便找的)(緣由..只是當初荷蘭來很單純的視角畫出的第一張圖)

and 罄竹難書事件..  還有許多杜老爺好像很容易被批,不過之前我很少看電視新聞,有些不太清楚 @@"

花蓮的二二八事件
http://blog.roodo.com/wuming/archives/2794621.html

  而在談到個人家族史部份,整個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真是為台灣史的縮影,過往有許多童養媳、改嫁、入贅,孩子不多送人還有分配父母性等等..似乎在老師家族的身上都發生了(這也是當初請他來編台灣史的緣由之一)。

老師雖然現在有點發福(XD),不過之前可是特遣隊的唷(有骷髏頭的唷)大部分的內容老師都是用口述的,真是有夠經典..因為以前也聽別的老師說過,把印象添加到電影情節裡感受格外良深~細節可以參考http://blog.roodo.com/wuming/archives/cat_221710.html

(嗯嗯,對於那些訓練,只能說是非人哉呀 @﹏@ 跳傘許多慘慘的遭遇。許多口訣到今日仍是記憶猶新。結訓最後一關是吃波羅麵包!! 前一關是跳糞坑~~ 好經典阿!)

恩小結,老師是一位飽讀文書,言行有理,舉止又幽默的人!

再補充:
就在上次營隊即將分離前,夢蓉跑過來跟我講說他想跟我換,因為她是李昂老師的粉絲,而我其實關切的也不多,一切看上課的主題,對我而言散文比小說來得實用,於是很乾脆地答應了。而且我不是鐘老師那組的,後來在網路上看一些學員的上課心得,這篇心得點出一個關鍵
http://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no=54037&aid=2370648

鐘怡雯老師誠懇忠告:要從事創作的人不要把自我的能量耗在網路上(部落格)發表!網路文學不是不好,但是缺乏一種重要的特質:緩慢,多層次的表達與穿透 ...文學不是速食,無法如此消費!

-
以上,不代表老師們原本完整的意思,僅以自我筆記作為聆聽過的痕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