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政大理學院辦的系列活動-發現科學與人文的創意-理學院校慶院士系列學術活動,其中第三場由曾志朗院士做為主講者的一場與學生的對談會。


DSCF1557.JPG 

在人文為主的學校內,要聽到跟理工範疇有關的演講並不容易,看到這場次是我可以的時間,又是曾大師來蒞臨,所以很積極就來參與了。開場時曾大師提到他以前也是政大的學生,算是老學長(以下簡稱前輩好了),看到舜文講堂,讓他想到以前求學時這邊還是橘子園,學生摘來吃還會留下一些錢幣,當做是購買水果的費用,果農也很感恩這樣的行為。這樣聽下來,可以感受到學子的教育是很成功的,並且跟鄰居農友的關係也很好,藉此例子前輩也請在坐的學生不要太拘謹,因為本場次不是單向的演講,而是雙向的座談會,一開始就感受到大師的平易近人。

DSCF1559.JPG   

 

前輩是一位大忙人,要審一些論文,參加國際重要的會議,每期科學人雜誌還會寫一篇專欄文章,真得蠻推薦有興趣的人多來逛逛,簡單介紹
 

學院這邊請三位不同領域的學生來進行提問:

1. 王老師事件的看法 (世界末日預言)

2. 對於文組出身的同學,該如何跨足到科學領域

3. 正向心理學跟台灣常見的升學(負面的壓力)是似乎是一種牴觸,如何看待之

 

以下開始我的雜亂筆記:

1. 事實上台灣最近這事件並不是首例,國際有多起記錄,其中1843年美國那件,更有大批追隨者,到了關鍵的一刻,並沒有發生什麼,主事者會說因為信徒的忠誠祈禱,使得災難得以避免,所以信者仍然是相信著。

會有這樣的現象跟源由,必須追溯到人類的原性,前輩舉一個自己小孩打破陶瓷品的例子,因為年紀小,所以不小心弄破了,以為把碎片掃進地毯下面就不會有人知道,自然也不會被責怪,而即使被發現,又會有一番說詞來避嫌,因為人出生有個很重要的自我信念—自我尊嚴,不想要被他人否認,從中可以衍生出很多行為。

如果我承認錯了,那便是自我否認,承認自己是一個笨蛋。而通常這樣的情形在越聰明的人也可能更顯著,因為人性上是有自恃的自信。一個例子談到牛頓與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之爭,也有些例子可能會看到領域巨擘會將原本持相對論點的論證,轉化為支持自己論點的論證。此外,還要談到左右腦的分工,一邊是語言核心,一邊是感官中樞,在認知失調下也會有合理化自己的現象。

如果要我自己舉例,大概會想有人會花許多時間、金錢到一個遠地遊玩,或是享受美食,但或許效益不如當初預期(歸咎於觀光行銷太成功了?),但是可能會出現自我催眠的現象,認為眼前的投資是值得的,因為如果我否認之,可能就要被嘲笑了。諸如排很長的隊伍購買美食也是類似的。

 

2. 事實上,世界萬物本來就是同一個物件,只是人們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之,殊途同歸。如以「評論」的角度,其實理工還是文學界都是類似的研究方法;但如果是以「觀察感受」出發,那本質上的確有著不同。

小小自我歸納,科學跟歷史是很貼近的,以語音研究的案例說明,追求求真的精神,如果你的熱忱夠就會一直研究下去,學習新的知識並且重新整合。或是可以站在分工的角度,跟不同的背景人才合作可以達到互補。 

凡人看不懂抽象畫,那麼來做一個實驗,一幅是畫家繪製的抽象畫,另一幅則是三歲小孩的塗鴉,常人觀看不太能分辨這兩幅,但交由專家來查看卻可以分出來,人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持續進步中。

小百科補充,用數理解釋鋼琴音階,及易經與數學的關聯,在生活中有許多小地方可以讓跨領域學習更有趣。

後面提到腦神經經濟學,牽涉到貝氏機率、決策論,在不同情境人會用不同的感官去驅動行為,例如鴿子飛行可能會用磁場導航,但也有可能是用記憶中的大地圖。窮人的國家孩子生很多,已開發國家卻少子,前者由許多看法,如生得多總有幾個能存活(這方面跟動物界很像),而生得少則可以專心培養,總結這牽涉到文化、年齡階層、當下情境等,都會影響判斷。

至於腦神經領域有無界限呢?通常學問都是有盡頭的,但是在腦部份目前還有很大的空間,看不到盡頭。

3. 雖然學生會擔心是否能順利畢業的問題,但前輩想到的卻是你能否順利找到工作,這的確是很現實的問題。我的想法是不同的階段的確有著不同層次的生活壓力。

前輩說個人的案例可能不夠足以參考,出身鄉下,父母因為知識程度不高,所以對於求學道路不會有太多干涉,就這點自由來看本身的求學真的是沒壓力。(跟我一樣 XD)

不過現在社會風氣有漸漸在改變了,如看新聞可能會有看到名列前茅的學子不選學術之路,而是選擇技職體系,在以往這決定可能會被父母打死(笑),但實際上看那些出國比賽的發明獎,很多都不是台城青椒洋蔥的學校(國立大學簡稱XD)。

但也遇到了一些危機,如外科醫生越來越少。(光環媚力不在,常有醫療糾紛)

小結,建議多運用自己的善長去發揮,如台灣的文化跟創意是有優勢的。
看到宗教企業化,禪修的精神;看到台灣民宿的多元發展,從科技業轉跑道的民宿主人都有自我的理念,這都算是台灣在國際特別的地方。

對個人而言如果對於該事物是有興趣的,應該可以迎刃而解,找出個人特質與他人不同之處,分享之。思考邏輯上,盤算計畫,實踐之,逐一執行。

最後給予勉勵的話: Make your life meaningful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