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演講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早認識 #幾米 是《微笑的魚》,然後《向左走向右》,喜歡那種畫風跟看圖說故事的意境。
今天 #富邦 講堂好不容易找他來演講,當然不能錯過。(邀好幾年阿 XD)
這次講題是以篇幅最長篇作品 - 《時光電影院》當講題,自我有印象看過,幾米本人先用念的帶大家看過一次繪本,很有味道,接著第二次細細帶領觀眾看每一幅畫面,從構圖到光影細節,有戲劇伏筆也有俏皮意涵,更可貴的是,還有許多沒曝光的原版(那些因為未獲得授權的角色肖像還改掉的畫面,本作有很多經典電影海報,人物),經過解說,才瞭解裡頭有這麼多驚奇彩蛋了,真是收穫滿滿!

文章標籤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對於大腦與認知的議題也相當感興趣,看到洪蘭老師來政大演講,就趕緊報名參加了!

文章標籤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認識講師,但是講題很感興趣,就來聽這場講座了!
原來孫維新老師是台中科博館的館長,我也蠻喜歡這個地方的,中學之前都很常去參觀,有許多奇妙的回憶。

以下就老師的分享,做一些筆記:

開頭引用:沒有任何事物比「明顯可見的事實」來得更會欺騙人的。
(There is nothing more deceptive than an obvious fact!)-福爾摩斯
從這邊切入,早期在發現天體運行的真相是多麼了不起的突破,還要接受古板人的嘲諷(甚至生命危險)

真理只在哲學家心中
博物館,發現真相與傳播真相的地方

發現科學,與推廣科學,哪個比較難?
可以了解,對於一件事情努力不懈,必定會有發現,但是要推廣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提到老師轉館長的經歷,各種努力,
既然有全天的超商跟書局,那麼也期望建立一個24小時博物館
快樂工作,從中繼續學習新東西,以及分享知識給民眾的正面能量

收藏庫,寶物礦物很多
討論到鑽石的價值與取之不易
一公克鑽石需要30公噸的石頭,挖掘本身就是破壞大自然
有需求就有殺戮,許多奢侈品或許不是那麼必要,參考,血鑽石

不論哪個領域,都值得了解自然,走入自然
以"陝甘地區為何得出恐龍化石?"為例思考

雌黃,古代古代立刻白,口中雌黃由來;

暴龍真的是霸者?以弱小的前肢其實吃腐食?參考辯論影片介紹

《從龍到獸》大展,卻鮮少人知道
透露出經費跟對大眾宣傳的重要,跟其他有錢單位相比...

恐龍命名的趣味,地域及恩師
竊蛋龍原來是媽媽

題外,父母照顧得太好,小孩沒有競爭力,吃苦的能耐

除了看介紹,也要有批判式思考
整合性知識,


植物縮時,會動
健康素,環保素,宗教素

高壓電塔,不會影響,
吹風機跟微波爐還比較高

地質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看介紹
http://blog.xuite.net/masayasu/blog39/71109227
http://bluehawaii.pixnet.net/blog/post/30105525
趣談:導覽時剛好地震,阿公阿嬤說這麼好,還有體驗區 XD
科學能力之一,觀察多年大地震頻率,與最近一次大地震,推估接下來發生的可能
比如美國西岸地震帶,根據歷史觀察,平均百年發生一次超大地震,上一次是1906年舊金山,至今已經百年(誤差可能 +-20),這給我們一些警惕防範
http://zh.wikipedia.org/wiki/1906%E5%B9%B4%E8%88%8A%E9%87%91%E5%B1%B1%E5%A4%A7%E5%9C%B0%E9%9C%87

禍福相依看地震(颱風也是),看台灣

月球越來越遠,以前大又快
星象,過去的樣子
下一代畢業旅行是去月球跟火星?XD

科學像是認錯過程
創新與包容不同
視野打開

介紹到介紹科學啟蒙的舞台劇:哈雷與牛頓(介紹介紹2)

#相關文章、報導
這邊整理的文章,差不多有六成是演講內容,喜歡柯普的人可以好好閱讀一下
http://www2.lssh.tw/~life/cmw0-1011102.htm

從科學了解自然 孫維新喚起思辨的迴盪
http://www.ncu.edu.tw/~ncu7006/ch/news/1558

孫維新:一個充滿活力的宇宙!
http://city.udn.com/54543/3581113

孫維新老師 談「科學家的心路歷程 -- 從布魯諾、伽利略,到達爾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TIASrFiHc

與朱的事件懶人包(當年好像有印象,但沒有追蹤始末)
http://mandy39.pixnet.net/blog/post/47912614
先不提演講的收穫,基本上我原本對朱也是欣賞角度,做事有魄力也有創意,不過在事件的看法中似乎太篤定了?
而聽演講可以感覺出孫老師是理科專家除了解說引經據典講解過程又幽默,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知識與輕鬆氛圍,我想這是很難讓人相信會有這種兩面人,尤其如果有學生上課他的課,看到這樣的爭議事件,勢必會出來說話吧!
姆恩,人大概出名,就要更注意言行;另外是和氣生財 (不是說一定要做禮貌鄉民),如果紛爭有源頭,盡可能化解來源問題吧。
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3073.html
*科學就是不斷推翻過去的結果,不斷將其解釋的框架變大。
*真正的理性主義與信仰並不衝突,理性思考的終極意義在於「包容」。

文章標籤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政大理學院辦的系列活動-發現科學與人文的創意-理學院校慶院士系列學術活動,其中第三場由曾志朗院士做為主講者的一場與學生的對談會。


DSCF1557.JPG 

在人文為主的學校內,要聽到跟理工範疇有關的演講並不容易,看到這場次是我可以的時間,又是曾大師來蒞臨,所以很積極就來參與了。開場時曾大師提到他以前也是政大的學生,算是老學長(以下簡稱前輩好了),看到舜文講堂,讓他想到以前求學時這邊還是橘子園,學生摘來吃還會留下一些錢幣,當做是購買水果的費用,果農也很感恩這樣的行為。這樣聽下來,可以感受到學子的教育是很成功的,並且跟鄰居農友的關係也很好,藉此例子前輩也請在坐的學生不要太拘謹,因為本場次不是單向的演講,而是雙向的座談會,一開始就感受到大師的平易近人。

DSCF1559.JPG   

 

前輩是一位大忙人,要審一些論文,參加國際重要的會議,每期科學人雜誌還會寫一篇專欄文章,真得蠻推薦有興趣的人多來逛逛,簡單介紹
 

學院這邊請三位不同領域的學生來進行提問:

1. 王老師事件的看法 (世界末日預言)

2. 對於文組出身的同學,該如何跨足到科學領域

3. 正向心理學跟台灣常見的升學(負面的壓力)是似乎是一種牴觸,如何看待之

 

以下開始我的雜亂筆記:

1. 事實上台灣最近這事件並不是首例,國際有多起記錄,其中1843年美國那件,更有大批追隨者,到了關鍵的一刻,並沒有發生什麼,主事者會說因為信徒的忠誠祈禱,使得災難得以避免,所以信者仍然是相信著。

會有這樣的現象跟源由,必須追溯到人類的原性,前輩舉一個自己小孩打破陶瓷品的例子,因為年紀小,所以不小心弄破了,以為把碎片掃進地毯下面就不會有人知道,自然也不會被責怪,而即使被發現,又會有一番說詞來避嫌,因為人出生有個很重要的自我信念—自我尊嚴,不想要被他人否認,從中可以衍生出很多行為。

如果我承認錯了,那便是自我否認,承認自己是一個笨蛋。而通常這樣的情形在越聰明的人也可能更顯著,因為人性上是有自恃的自信。一個例子談到牛頓與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之爭,也有些例子可能會看到領域巨擘會將原本持相對論點的論證,轉化為支持自己論點的論證。此外,還要談到左右腦的分工,一邊是語言核心,一邊是感官中樞,在認知失調下也會有合理化自己的現象。

如果要我自己舉例,大概會想有人會花許多時間、金錢到一個遠地遊玩,或是享受美食,但或許效益不如當初預期(歸咎於觀光行銷太成功了?),但是可能會出現自我催眠的現象,認為眼前的投資是值得的,因為如果我否認之,可能就要被嘲笑了。諸如排很長的隊伍購買美食也是類似的。

 

2. 事實上,世界萬物本來就是同一個物件,只是人們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之,殊途同歸。如以「評論」的角度,其實理工還是文學界都是類似的研究方法;但如果是以「觀察感受」出發,那本質上的確有著不同。

小小自我歸納,科學跟歷史是很貼近的,以語音研究的案例說明,追求求真的精神,如果你的熱忱夠就會一直研究下去,學習新的知識並且重新整合。或是可以站在分工的角度,跟不同的背景人才合作可以達到互補。 

凡人看不懂抽象畫,那麼來做一個實驗,一幅是畫家繪製的抽象畫,另一幅則是三歲小孩的塗鴉,常人觀看不太能分辨這兩幅,但交由專家來查看卻可以分出來,人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持續進步中。

小百科補充,用數理解釋鋼琴音階,及易經與數學的關聯,在生活中有許多小地方可以讓跨領域學習更有趣。

後面提到腦神經經濟學,牽涉到貝氏機率、決策論,在不同情境人會用不同的感官去驅動行為,例如鴿子飛行可能會用磁場導航,但也有可能是用記憶中的大地圖。窮人的國家孩子生很多,已開發國家卻少子,前者由許多看法,如生得多總有幾個能存活(這方面跟動物界很像),而生得少則可以專心培養,總結這牽涉到文化、年齡階層、當下情境等,都會影響判斷。

至於腦神經領域有無界限呢?通常學問都是有盡頭的,但是在腦部份目前還有很大的空間,看不到盡頭。

3. 雖然學生會擔心是否能順利畢業的問題,但前輩想到的卻是你能否順利找到工作,這的確是很現實的問題。我的想法是不同的階段的確有著不同層次的生活壓力。

前輩說個人的案例可能不夠足以參考,出身鄉下,父母因為知識程度不高,所以對於求學道路不會有太多干涉,就這點自由來看本身的求學真的是沒壓力。(跟我一樣 XD)

不過現在社會風氣有漸漸在改變了,如看新聞可能會有看到名列前茅的學子不選學術之路,而是選擇技職體系,在以往這決定可能會被父母打死(笑),但實際上看那些出國比賽的發明獎,很多都不是台城青椒洋蔥的學校(國立大學簡稱XD)。

但也遇到了一些危機,如外科醫生越來越少。(光環媚力不在,常有醫療糾紛)

小結,建議多運用自己的善長去發揮,如台灣的文化跟創意是有優勢的。
看到宗教企業化,禪修的精神;看到台灣民宿的多元發展,從科技業轉跑道的民宿主人都有自我的理念,這都算是台灣在國際特別的地方。

對個人而言如果對於該事物是有興趣的,應該可以迎刃而解,找出個人特質與他人不同之處,分享之。思考邏輯上,盤算計畫,實踐之,逐一執行。

最後給予勉勵的話: Make your life meaningful !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