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創新創業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是台灣設計師週的講座活動,跟要付錢進場的展覽是切開的,只要報名就可以免費參加,感覺蠻對味的,選這場真是收穫良多。(最近接觸不少互動設計議題)

講者是唐聖凱先生,華碩的使用者經驗設計師,他先從個人的所學經歷開始帶入,求學之路接觸了建築、空間設計(設計視覺化)、人機互動,後來轉到介面設計,使用者經驗設計,以及現在的可適性人造物(adapitive articraft)範疇。

以下開始流水帳:

事實上工業設計師也是很接近互動設計師的,差別在於多麼貼近人的使用習慣。

 

設計視覺化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從李白的詩來推想意境: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出速度感,顏色與聲音,相當豐富,
讓臨摹的畫可以描繪出其意境,在於書法呈現本詩,運用行書、草書能比楷書更有心情上的情境(也就較有價值)。

使用者經驗,旨在延續人的使用經驗。
傳統打字鍵盤為例,因為打字機的限制,設計了一個字母排列會讓打字較慢的位置,
偶爾雖然新式鍵盤沒有這個先天上速度的限制,但卻無法改變 QWERT的這種排列,
理由是人們已經習慣了,沒辦法革新。

設計上的盲點,廣場上畫圓讓民眾容易向圓心靠近?
仔細探討並不是地上的線條所致,原來是建築物與太陽造成的光影原因。

人都有著認知差異;

不過常人會先感受其意義,再探討邏輯是否合乎常理。
(以很快的速度讓人看一句英文句子,人會看到他的表達,但不容易發現語法錯誤)

 

一個影片題目要你計算白衣人傳球幾次,忽略了黑衣人,卻也忽視了黑衣人,
以及一個怪異的黑熊跑出來,一旦跟你說這件事,你將不再仔細計算,
而是觀察那頭黑熊。此例在於設計測驗裡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但知曉了就忘不了,
但首次卻很難發現。

 

不過做設計的應該妥善運用這種讓人一看就知曉的概念,蘊含暗示性。
(拉或推門把)

 

需要了解人類的心智,做出設計,如車內煞車與加速的踏板設計。
視窗操作範例,說明了Fitts' Law,解說了為了 side bar 為何在邊邊,微軟的"開始"為何在角落,
在公式運算下無窮大的反比是(游標)可瞬間達成。
T = a +b log2(D/W+1)
T:時間,D:目標距離,W:目標大小

 

從中看 MAC系統的視窗設計的確是有獨到之處。

當傳統的按鍵開關變成感知元件,最大差別在哪?
我原本想到的是從碰觸隔空,而其實是指被動與主動上,
一旦變為偵測器,代表他時時監測,如達到觸發標準就會變化,
這就是最大的精髓。

提到 AA的概念,用馬腳支撐點資訊為例,一則可以判斷馬的肢體狀態,
更甚者可以拿來預測下一步的動作。
Demo 影片一個智慧型的檯燈,在暗室中主人讀到哪她會跟著照到你,除了這樣的感知機制,
他還具有預測提示功能,一個找尋東西的動作會讓他變成紅燈來告知,這作品是MIT學生的作品
 
 
(暫時還沒看到原本那影片),這機械手臂的概念實現,也就是鋼鐵人電影中那隻聰明的手臂囉!

 

提到手機的互動,除了現在流行的觸控跟搖晃,還有什麼新式的呢?
在此提到"行變",概念展示是透過伸縮去改變機子形狀。
另一個也很有趣的則是"重心改變",實例為導航時可以透過中心傾斜,
使用者根本不用看螢幕就可以知道我該往哪個方向走!

 

行變運用也可以在建築上,如窗簾,可以根據太陽時間去決定開關,或是感知室內人是在睡覺或會議,
決定開啟模式。在杜拜的案例上可以達到外型的改變,以及環繞視野
 

所以感知系統所給人的回饋又可以有巨觀與微觀兩種
微觀是將互動元件切成很多個體來看待,比如一個會互動的牆面,
你坐蹲姿他會伸出椅子給你坐,參考實例:Tangible Pixels讓你未來的家大無限

以及日本一個只開該人體大小的門範例,小動物通過就只開他偵測到的小型體。
(應用是減少冷氣浪費 @@?)

講者也提不少在華碩發表的作品,個人都覺得很不賴,
微型投影架在PC上,配合攝影機監測,可以達到更人性的工作介面,
(PC,HD,杯子,手機,將背投影出更多額外資訊,供使用者掌握)

方便攜帶的"空無"滑鼠裝置,偵測人手指的擺動,得出的訊號可運用特徵模型去推算是在做點擊動作。(參考上述馬腳例)

並以設計正圓型滑鼠之例,去說明如何貼近方便使用者的角度(任何方向握都能很快使用),
前一版的設計是在圓形身上標記方向,但在人的餘光上卻不實用,
在此是用海綿偵測器,先判斷出人壓的方向是下,再對應出橫軸與左右鍵點擊,
很棒思考流程的實例說明。



思考傳統按鈕跟感知按鈕的差異:

關鍵:互動關係改變了,感知裝置要能主動做出對應

如pad 能隨著翻轉,改變功能按鈕相對位置。


以空無鍵盤的概念實驗,困難點在於人沒有按鍵實體的碰觸感知,只用投影的話人會花費許多時間再比對位置,因此,透過實驗追蹤分析(會打字的人),發現手指按的位置(字母字音),雖然不中以不遠矣,
由此方向努力(個人覺得需要智慧型字詞關聯運算機制),發展虛無鍵盤也就有克服的可能。

群聚智慧案例,花博很多伸縮花海的裝置也是他們的作品。
飛鳥成V字型,並非什麼統籌的領導,每隻鳥只有兩個概念,前面有鳥就往他旁邊飛,如果沒有鳥,就往前飛。透過簡單的邏輯與機制,可將這眾化的反應(群聚智慧)用在很多感知的設計裡。

期勉未來的互動設計方向,是了解不同人不同狀態下,也能去給予不同的互動回饋

 

附上互動設計的投影片(拍照慢了一步,糊了 冏

ycTv2ud2Y..CjifUDX_zmA.jpg  

核心思考

dvVu8SdPDdKWHKenJmfw4w.jpg


延伸閱讀:
適應性人造物設計:一種掙脫費茲定律的使用者經驗



智慧建築:人與空間的完美互動心得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資訊與講題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3016-free-to-participate-in-lectures-pumping-htc-desire-phone

http://hipage.hmg.com.tw/





今天參加這活動,抽獎感覺是擦身而過,

因為坐我前面的抽到手機,後面的抽到相機,

昨天做夢有夢到我中大獎,真是猶豫要拿什麼,

阿阿飛惹~(算了如果抽到大獎朋友又要念沒天理了  ̄▽ ̄" 留點運氣抽別的)



前言:

又有一段時間沒自己騎車過去 101,

找停車找也不難,只是沒停到預期的那個,

結果停好忘了誠品在哪,大概繞了一圈 = ="



回程時,又因為天色昏暗,方向判斷錯誤,

基隆路我騎倒頭惹,看到摩天輪才發覺不妙 ="=

還好機車油夠,

嘖嘖路癡功力又發作了。



hiPage搜go 介紹

http://briian.com/?p=7113

http://www.sogi.com.tw/newforum/article_list.aspx?topic_id=6126548

http://itunes.apple.com/tw/app/id351330048?mt=8




心得紀錄:

apple 的 app store 是走逆潮流?

因為還要下載安裝,如果是一般 web app 不是更方便?



但 iphone 市場還是很重要(類似 80/20法則)

其中的 20%是說話比較有重量的族群



優勢

行動運算是一種趨勢,也有著開拓市場的潛力

導航應用,客制化搜尋,在地化的服務 (location base)



ps. 看房時順便看隔壁間價格 XD



以內容為重的 app,更需要重視資料的維護,資訊更新與保護

開發時編譯環境是另一個考驗(門檻)



這對消費者的影響

1. 輸入模式的改變(不一定是純文字輸入)

2. 虛實整合 (某方面算是節省成本)

3. 行銷手法變得多元華麗,讓消費者印象深刻

4. (?) 先下載辨識碼,呈現出某一位明星演唱,粉絲可與之合唱再拍攝起來上傳



黃頁書,之後會加入 QR code,

呈現更多更即時資訊。


#更多創新



(信義房屋) 不花客戶錢的回撥機制,經理人的資歷資訊也成 AR

(hipage) 以需求為導向的好康資訊,與店家合作(獲利方式)

AR方式的導航,多建立手機上的互動與分享,

以地點資訊延伸的應用。



#設計app的六點指南

1. 很簡單 (例如喇叭)

2. 情境上需要 (例如現實生活的雨傘)

3. 社交所需,排隊或是朋友聚餐時可以拿出來秀 (認識新朋友碰一下交換資訊)

4. FB 熱門程式

5. 未來可用的 (等待時可以發揮功能,有別於無理頭)

6. 全球華人的好物 (例如華人音樂 radio)



# AR未來

現階段手機的運算能力算是部份限制

查看的當下可能對於目標物是一種干擾(整天都有人拿手機在我家前晃來晃去o.0)

市場獲利?

透過一個情境解說:一對情侶在西門町看電影,等待的時間可以透過搜尋找附近吃的,

路過有喜歡的鞋子衣物可以馬上比價,電影散場前可以先接收附近餐廳的菜單,

並且根據評比來選擇,列印優惠單,以及預約計程車服務

=> 呈現緊密連結生活的面貌



另一個關鍵,願意為虛擬消費

EX 一個實體100$ vs 帳號升級 100$ ?



推銷商品也有很多技巧,如有廣大粉絲 (例如哈利波特、EVA)

另一個例子, 賣中文積木,組起來之後呈現 AR(網路+webcam)



使用者行為?

多要使用網路吃到飽方案

平日天氣好,使用率高



進階討論

把訊息丟給正確的人 (避免廣告信疑慮)

客制化的訊息,不干擾使用者的使用

個人資料保護相關議題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訊息與介紹在此:http://iic.nccu.edu.tw/message.php?id=306

其實我原本以為核心創辦人都是美國人說,原來還有華裔呢(在馬來西亞長大)。
因為忘記帶筆,所以用 ipod 很簡陋的記下一些字詞,回來再靠關鍵字努力回想,以下僅用於自己聆聽過的筆記備忘,並不一定能忠實紀錄講者的原文原意。

前半段以創業為題,拿 plurk為例作說明,做一些心路歷程的的心得分享,後半段是邀請許多名人做對談講座,包含知名兩性作家女王,遊戲基地江社長,以及天母嚴選鄭小姐。

-流水記

不需為了推出完整的功能,而延後上線時間,許多功能或許不是那麼重要,抑或之後會改寫,更重要的是,推出雛型版後,有更多使用者會給予意見!

也就是要做的東西,是要能真正解決使用者的問題,例如噗浪,不像msn這樣需要即時回覆,也有比Email更好訊息通知,且是對多人的訊息傳遞,這樣中介的需求,透過噗浪的功能來達成。

而自己想做的東西,就別在意他人的留言蜚語而失落(這邊指抄襲 twitter)

然後 co-founder 是重要的,如果連他都無法說服,那怎麼吸引更多使用者呢?


僱用人才策略,必要找比你更聰明的人,一個理論是,高手會拉攏高手策略(我想類似 google的精英),而等級低的可能會找到更低等級的人,最後可能大部分都剩這樣的員工。另一方面,是避免找親戚當職員,
屆時如果作不好,可能有親屬上的壓力。

後頭QA,提及實際上怎麼拿捏,還是得看情況,例如女朋友就是這領域的佼佼者,那合作或許是很好的營利創業模式,風險是假如分手,那公司該……?


談到創業初期對於資金的需求,如果能不找金主是最好的,因為錢出的多,除了期望大,將來公司產品走向都會被影響(佔有大股份),就像是重要會議會多幾個陌生的面孔,每次投票決策都會很辛苦(有別於共同創業者)。(實際上資金來源大概就是向親友借,向銀行借這樣)


而雲先生對於廣告,也是採取盡量不要的策略,但是不排斥提供一個使用者會需要的資訊,以 blog/相簿/影片 多掛廣告,使用者大多討厭,反感,但如果是當下在找資訊, google 掛上相關的廣告,就不那麼突兀了,或許以後在噗浪介面上會掛一個「小小」的廣告區塊。

sample : 無名紅了之後,加入商業因素,賣掉賺大錢,不過也因為廣告變得惹人厭。

再提其他更多可能的獲益模式,如網拍團購行為,是否湊成幾個噗友開團可以獲得折扣?

或用客製化的"很特別"設計圖樣章,每發一個噗就回收一丁點錢,在量大時,獲益還是很可觀。(無論如何,社群網站的「流量」很重要) (ps: 這邊概念不是很清楚)

我自己記得噗浪初期也有跟簡餐店合作,利用卡馬值當作是免費額度抵消費,我覺得這合作模式應該也不錯。

還有現在許多廠商/店家/服務,都會作一隻噗浪機器人作行銷,如果針對這樣的使用者收費,相信也是一個方案。

然後是特別使用者,如能取得粉絲群的資料,其實在瞭解族群而作適當策略也是頗有商機,例如取得男女比例,年齡分佈,地區分佈.. etc。而這些功能也是付費才能取得的進階資訊。

講者還有提到,因為不太想過著一班上般族的 routineg生活(即使當下薪資不低),然後沒有生活所得上的壓力,自己也還年輕(風險小)所以決定出來創業!

當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薪資可能變成原本的一半不到,或許女朋友就這樣分了,這些考量點都是創業者需要提前評估的。

而基於網路服務要衝流量的重要性,做的東西最好是全球都可以使用的,畢竟台灣的市場太小了。

QA問到是如何作決策的,是說 bug的修復一定會先進行,比新功能重要。然後都會讀使用者寄來的 mail,看多了之後也就知道哪些功能是比較重要得 (80/20 法則),把開發重點放在"多人"受益,而非少數重度使用者。

從 88水災看 google map 的應用與貢獻,是否噗浪也能作公益,對社會弱勢團體能有所回饋?
或許跟慈善機構合作,從噗上就可以直接捐錢,簡化捐助流程。

其他還有提到,卡馬到達一百可以有更多的獎品回饋,更多表情符號使用。

目前對噗浪機器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畢竟像是星座問卜類型的,雲先生也蠻贊同他的便利與有趣,至於專打廣告類的,會以案例個別處理……

然後改善中文的搜尋結果 (開發者好像會有台灣工程師加入)。

然後改善追溯久遠以前的噗的介面/機制。

許多問題都是拿 facebook 跟 plurk 來比較,不過講者比較秉持著角度是,最好自己的東西,
有競爭者的消費環境,使用者是最大獲益者!當初開發 plurk 目標也不是要把誰幹掉。(讓我想到最近 google wave 的情報,看介紹有許多功能是類似的概念)

而有個重要的觀念,不能因為自己已是在某領域的第一名,就不去更新,這在將來就會變成被淘汰者。(求新比不變好)

鼓勵,有想法就去試試看,有許多人都是把自己的想法認定為是金雞,怕告訴別人就被偷走了,但實際上你想到的東西別人也會想到,重點在於,你做的是否能比別人好,而先進入市場,也不保證會比獨大市場,(拿 facebook 跟另一個網站比較(?忘了)

後記:

現場還有看到兩性作家-女王,看起來比電視看過來得年輕漂亮 @@+

另外,我之前倒是沒仔細觀察遊戲基地跟巴哈是處於競爭的角色,都是偶爾看到一些文章分享,才會到這些站台看(主要還是看 bbs比較快),而江社長提到因為餐城的緣故,台灣的使用者爆衝,所以再有些能提供攻略或是遊戲資訊的部份,就有延伸市場可以做!
如每日測驗五秒鐘就可以得出答案
http://facebook.zone.gamebase.com.tw/zone/facebook/tools/rc_quiz
提供一些特別的玩法情報與分享
http://www.gamebase.com.tw/movie/movie_search.php?word=Restaurant+City

這也是一個從舊系統找尋新的商機而改變的範例

阿思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